生态云南丨云南满街都是大象!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04日 来源: 浏览量:1274
0

云南野生象一路北上


      6月2日晚上,来自西双版纳的北上象群进入昆明!春城人民沸腾了!

云南野生象一路北上


      6月2日21时55分,象群沿玉溪市红塔区春和街道老光箐村北侧前进,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

昆明野生亚洲象

       云南省林草局协调无人机监测团队、应急处置团队、亚洲象专家全部转场,提前研判和通报迁移线路,指导当地全面开展布防工作,要求高度警醒、高度戒备、全力防控,切实保障人象安全,晋宁区政府紧急发布应急工作公告!
昆明野生亚洲象
昆明野生亚洲象


      昆明市、晋宁区两级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现场12架无人机不间断监测,全面开展布防,紧急增调渣土车,封堵周边入村道路,迅速组织群众撤离,实施投食诱导,确保人象安全。

云南野生象一路北上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大象们的北上之旅。

云南野生象一路北上


      5月28日,在云南省玉溪市停留多日的野象群距离昆明晋宁区仅50公里。
      
6月2日中午,象群距离昆明直线距离仅2、3公里,昆明市进入紧急布防和预警状态,晚上8点左右,野象距离昆明市仅300米,8点20分,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它们要进入昆明边界时,象群突然折返进入玉溪村落,媒体们纷纷发文“别等了,野象折返了”,话音刚落,随后象群们又杀了个回马枪,连夜进入昆明晋宁区!


云南野生象一路北上


        野生亚洲象北上事件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此次出游的“野象旅行团”属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的“断鼻家族”,网友们纷纷议论,野象们此次北上昆明是来参加《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会议的,云南不愧为动植物王国。


       中国的野生象仅分布于云南省南部与缅甸、老挝相邻的边境地区,数量十分稀少。亚洲象主要食用草、树叶、嫩芽和树皮,也会吃农作物如香蕉和甘蔗。在早、晚,亚洲象会外出觅食,会长途跋涉寻找水源。

亚洲野生象在我国有300多头


       亚洲象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要有16个小时用来采集食物,在正常时每天要走3到6千米去觅食,迅速奔跑起来的速度能达到每小时36千米。近年来,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不断加强,我国的亚洲象数量大约300头左右。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级,亚洲象被列为濒危物种。目前,中国境内仅存约300头亚洲象,比大熊猫的数量更加稀少。
      
野象样子憨态可爱,实则具有极强的攻击性,市民千万不要出于好奇围观和靠近野象,一定要牢记以下防范指南。


云南野生象防范指南


      为了确保人象安全,昆明市、玉溪市现场指挥部投入应急处置人员及警力675人,出动应急车辆62辆、无人机12架,昆明市储备象食10吨,省市区三级通力合作,开展24小时不间断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全面落实应急措施。昆明市进一步完善人象安全防范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全面启动布防,切实做到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上报。


      为何野象群会北上?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巧燕表示,从动物本性上来说,野生亚洲象没有固定的生活区划,为了寻找更多的食物资源,从上世纪80、90年代以来,它们就一直存在走出原本活动区域,有向外扩散的趋势,这群野生亚洲象北迁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寻找合适的栖息地。


      一些网友质疑是否由于西双版纳象群生活区域生态破坏导致象群北上,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管理良好,植被丰富,近几年亚洲象种群数量不断上升。


      随着保护区内森林覆盖度、郁闭度增加,象群取食的草本、藤本植物减少,木本、乔木植物总体增加,导致亚洲象的食物种类和数量整体减少,于是出现象群频繁去与森林接壤的农田、荒地取食的现象,“食物量少了,它肯定要找一个有更多食物量的环境来生活。它走出森林,在荒地、农田采食,比在原始森林采食更容易,采食量也会增加。”

      云南省是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突出的地区之一,被称为“动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基于此重要地位,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大会)将于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在云南昆明举办。
      
云南省在建立生态大省中取得了卓越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对于亚洲象外迁问题,有专家建议,应该按照象群本身发展的需要,建立“亚洲象国家公园”、“万亩专属食堂”等,让象群能够在生态区获得充足的食物和生存空间,共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本文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